企业为什么要实施精益生产?
随着中国WTO关税保护期的结束,国外各大品牌产品不断的进入中国市场,中国市场产品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,未来产品拼的是什么?是产品质量,是产品生产成本。企业如何在市场浪潮中生存下来,怎样确保产品质量,如何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成了企业首要任务。如果成功地导入精益生产方式,中国制造商将能够同时获得四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益处:降低成本、提高质量、降低zui小订货量、缩短生产周期。换句话说,在削减成本的同时,提升效益。
国家也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,与国外的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现正在大力推动企业各项改革措施,包括企业如何引进精益生产管理来推动企业管理变革,提升企业竞争力,同时根据企业管理变革产生的效果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。国家有相应的政策支持,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引进精益生产管理方法、工具来推动企业管理变革,但往往事与愿违,不但在企业推行不成功,而且还引起了员工的反感。
“ 为什么精益生产在很多企业推行不下去?效果不理想?通过对多家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管理不成功的原因分析,不外乎有以下这么几点:
⑴企业领导的危机意识不强,认为管理变革改不改没关系,对企业经营影响不大;
⑵企业领导对精益生产管理理念认识不深,给下属灌输了错误的理念,致使下属在推行精益生产时认为应付一下就可以了;
⑶企业各层领导在精益项目推进过程中没有担任一把手的角色,请“代言人”的方式来推行项目,形成日常生产管理和精益项目推进“两张皮”来做事;
⑷企业在精益项目推进过程中对计划完成情况跟进不及时,缺少正确评价,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改进,造成方向不对,越走越远;
⑸精益项目推进效果没有与各层级利益挂钩,各层级员工做与不做一个样,没有动力系统支持;
以上这些问题很多企业可能也知道,也去过很多优秀企业参观学习,多多少少都有了解。但回到企业后就是做不到优秀企业的效果,这是为什么?在这里就与各位企业家一起探讨一下,成功企业的精益生产是如何落地生根的:
第一、正确理解精益生产的理念: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浪费,用精细化的管理工具、方法完成各项生产任务。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正确认识这样的观点,并传导给企业的每位员工,先在员工的心里树立信心,精益生产管理是为我们解决问题的,是为企业、为员工提升收益的先进管理工具。
第二、正确面对企业存在问题:“当局者迷”前人经过经验总结说出的话是有道理的。在企业呆久了形成了习惯,对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现象已经觉得不是问题了。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外力来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通过系统的管理评价工具来诊断企业管理现状,并且正视问题,想方设法去解决。
第三、领导一把手亲自带队,坚定决心立军令状: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,特别是改变人的习惯阻力更大。企业管理变革就是要打破日常的工作习惯,用创新的思维去管理企业各项工作。所以在精益生产管理变革过程中公司领导、各部门负责人要起带头作用,遇到问题时决不能退缩,应该通过调整项目开展方式和调配相关资源来解决问题。
第四、精益生产管理项目推进方式要讲究:精益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项目,不是做一两个项目就成功的。从企业角度来说希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,那么在拓展市场就需产品质量过硬,而且在销售价格比别人低时还有较大的利润空间。作为生产制造系统来说就要把相关指标控制好,如质量要稳定、生产效率要提高、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生产过程中不能出安全问题。想把这些指标控制好,作为管理者就需要把生产现场、生产设备、员工作业方式形成标准化,员工在以标准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通过持续改善的平台去解决。这些生产业务控制需要管理者去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,而不单是建立标准让员工机械的执行。所以精益生产管理是建立N多个管理平台,让员工在里面自动、自发的开展工作,而不是靠强压政策去推行精益生产。
第五、精益业绩要量化,凭业绩提高收入:人都是理性的高级动物,没有好处的事很少人去做。企业员工按要求完成了工作,有些还创造性的完成,做得好的员工收入相应的要比做得差的员工要高。那怎样评价?这时需要一套正确评价员工业绩的管理方法,那就是绩效管理。通过指标量化,定期评价区分员工贡献,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去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。当员工遇到能力不足时,还需要配套相应的培训体系去提升员工的管理及技术水平。
从以上这几点来看,要想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真正落地,需要把各环节业务的工作方式形成标准,而且在标准的前提下不断的持续改善。定期评价员工业绩,按业绩分配薪酬,还要不断的创造学习氛围来提升员工各项技能。企业只有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才能不断的提升企业竞争力。zui后送给各位企业家一句话:“精益生产管理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”。